欢迎访问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官方网站!

关于痘痘,你了解多少?

2022-04-08 16:38 来源: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什么是痤疮?

  我们常说的“痘痘”医学上叫“痤疮”。痤疮皮损分为非炎性与炎性损害两类。非炎性损害也称作粉刺,如闭口、白头、黑头等。非炎性损害只需用角质剥脱剂(减弱角质细胞粘连性的药物),常用的各种刷酸手段能有效解决。丘疹、脓疱、结节等这类炎性损害的重点是要抑杀痤疮丙酸杆菌等,可用消炎杀菌药和抗生素治疗。  

  一、粉 刺

  1、闭合型粉刺

  白头:我们常说的闭口是突起于皮肤表面的小颗粒,在阳光下特别明显,有的可挤出白色内容物,有的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炎性痤疮。要定期清洁皮肤,特别是油性皮肤,每天1-2次温水洗脸,不要过频洗脸以免引起皮肤敏感。

1.jpg

  2、开放性粉刺

  黑头:是一种常见的影响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属于轻度痤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与雄激素及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生长、毛囊口上皮过度角化等原因有关。黑头病情虽轻,但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炎症,发展为更严重的痤疮。 

2.jpg

  二、其 他 

  1、丘疹

  痤疮最基本的损害是丘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红痘,一般会挤出组织液,没有白色粉刺。有的会进一步发展成脓疱型,厌氧性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聚集而发生炎症性丘疹,属于炎性损害。这种痘痘挤了会导致皮肤破损。

3.jpg

  2、脓疱

  脓疱是炎性丘疹的进一步发展。大量脓细胞堆积成脓疱,一般都会有脓头且按压起来较痛。脓疱愈合后容易产生疤痕,严重者会产生凹陷性疤痕。丘疹和脓疱一起长的痘痘按严重程度分属于三度痤疮,油性皮肤比较容易长这种痘,一般针清后消除炎症效果较佳。

4.jpg

  3、结节

  结节比较硬,按压起来很痛。初期用手能摸出,肉眼不易看见,后续会变红肿,但挤不出东西,好发于面部下巴、眉间。这种痘即使不挤破,伤到真皮层消退后也会留下色沉。经常熬夜、压力过大的时候比较容易长结节,若女性下巴反复长这种痘,可能是激素水平失调,最好去医院做个性激素六项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生素、抗雄药物、异维A酸等。

5.jpg

  4、囊肿    

  囊肿在结节的基础上发生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含有液体或者半固体隆起的皮损,很像结节,但质地较柔软,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流脓,形成窦道及疤痕。 

6.jpg

  以上这些就是常见的痤疮皮损,但只看照片无法完全辨别。   

  痘痘成因

  1、皮肤角化不良。角化不良的角质阻塞毛孔,造成毛囊内皮脂无法从毛孔排出,形成痤疮;    

  2、细菌引起角质细胞增生,初油酸杆菌(痤疮杆菌,P.acne)的过度增生。初油酸杆菌本是正常毛孔中就有的细菌,当聚集在毛细孔内过度繁殖,刺激发炎,会形成痤疮;    

  3、雄性荷尔蒙的刺激。许多女性在月经前会长青春痘,是因为期间内分泌水平改变导致。大部分女性长痤疮时检测雄激素正常,可能是皮肤雄激素受体比较敏感。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长期满脸痘痘,雄性激素过高,并且伴随肥胖、多毛(亚洲患者不明显)、月经稀发,这样的人有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建议在月经第2、3天去医院做一个性激素六项检测,排除患病的可能性,因为这个病可能导致不孕,早发现早治疗;    

  4、使用不当产品堵塞毛孔。比如含有矿物油的产品会致粉刺,还有角鲨烯过度氧化会引发痤疮。所以痘皮选购化妆品要用不含矿物油的,尽量减少化妆,长痘期间更不要用HABA油这种角鲨烯含量很高的面油产品。   

  5、高GI饮食,GI(Glycemic Index 血糖生成指数),指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GI越高,糖分消化吸收的速度越快,糖分短时间进入血液后,就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等荷尔蒙的波动,进而造成痘痘生长、恶化。

  常见的高GI值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类的精致淀粉,例如意大利面、法国面包、糕饼、马铃薯,甜点类的巧克力、甜甜圈、饼干、冰淇淋、油炸食品,高油食品如花生酱、奶油、乳制品等;低GI食物有粗粮、豆类、含果酸较多的水果(樱桃、猕猴桃、苹果)、全麦或高纤食品、混合膳食食物(饺子、馄饨等)。一般吃了容易长胖的都是高GI食物。     

  6、皮肤过度水合,屏障受损。通俗点说,如果我们把手长期泡在水中,手会出现发白、肿胀的样子,就是皮肤水合作用造成的。    对于健康的皮肤来说每周1-2次优质的面膜来提升肤质是合理的保养手段。面膜是属于健康肤质产品用来进阶的道具,绝对不是烂脸用来救命的稻草,尤其痘痘肌和敏感肌最不适合这样的保养方式。一般长痘呈成片的红色丘疹,红血丝较明显,皮肤发红、瘙痒、敏感、“外油内干”的人,都有可能是屏障受损导致的长痘,而不是一般的痤疮,更不适合敷脸等治疗方式。对于这种肤质,建议先修复屏障再治疗痘痘。

7.jpg